搭台架桥,为产业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写新闻,为什么要深入一线采访?这个问题无论从高深层次的教科书,到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实践,都会有或者相同或者不同的答案。单位组织了一次招聘会,五天前就开始了各种谋划,有人提供新闻素材,有人负责写稿子,都想在周末前把事情提前落地,结束后迅速发出。所以,周一我们开了碰头会,周二收到了第一稿,我认为不是新闻稿,结合领导要求,要把这个事儿从头到尾说清楚,把逻辑体系说清楚,周三收到了第二稿,典型的公文格式,写了“四个一”,后来我为了让他更生动一些,每个“一”都增加了两个实例,更像公文了。这个事儿就圆满交差了。

挺美!

周六招聘会当天,我提前到了会场,感受了一下现场的氛围。电视台记者希望做两个出镜采访,我们就找了学生、企业HR、区人社局的人分别作了采访,通过这个多方位的聊天,突然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采访,这些平实的话才会更生动,更直接的体现出活动的主旨、意图。活动结束后,一边是记者催稿子,一边是领导催成果,我中午眯了十五分钟,便开始了二次创作。

推翻了原有的四个一,但是仍然没有更好地架构。先不管架构了,先把上午采访的内容加进去,然后迅速成稿,再根据架构之间的关系,重构逻辑,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脉络。原有的四个一内容变成了一段,成为了后续扩展内容。

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事儿,感觉到一线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前几天看到大众日报时政报道组负责人记者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稿子,有的甚至获得了省委和国家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有记者朋友感慨,干了十多年也没碰到一篇被批示的。其实,这就是采访和宣传的区别。只有真正的沉进去、才能有的放矢的挖出来,实践出真知,一线采访才能脚踩泥土,笔写芬芳。

继续阅读搭台架桥,为产业发展集聚“第一资源”

中国民族报:“四共四融”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中国民族报》2024年5月7日第四版刊登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以“四共四融”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这篇稿子蹂躏了一周多,中间跨了个五一假期,从30号开始折腾,到3号又回来整,整来整去,反复打磨,终成其稿。这也是首次在中国民族报刊发文章。商务与文稿两条腿走路,并驾齐驱。终于在约定的5月7日顺利刊发!

山东青岛,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这里56个民族成分齐全,常住人口103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8万人。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周恩来总理对民族政策作出论述、对民族工作进行指导,载入新中国民族工作史册。2014年底,在青岛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的领导下,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成立。

继续阅读中国民族报:“四共四融”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大众日报:石榴花开织锦绣

换了一个新的话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是民族团结进步。

开辟了一条新赛道,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年3月,青岛市委统战部、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在全市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周”活动,各区市委统战部、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高校、企业积极响应,依托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植树节等重要节点,举办一场场专题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继续阅读大众日报:石榴花开织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