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埠村竖起了村名石

国庆回老家,角埠村口竖起了一块村名石。这条路,叫寿昌路,是寿光和昌邑连接的县道,也是乡村县城的交通主干道,穿村而过。

角埠村,南北长、东西窄(zhei),不是亲戚就是客(kei)。过去老百姓有个很生活化的形象比喻——一个赊小鸡的挑着一筐鸡,喊一嗓子“赊小鸡来——”就出了村。

如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角埠村名石
角埠村名石

十月一日早晨,在红红火火的鞭炮声中,村名石矗立在村口,遥望着它的游子,就像当年咱爹咱娘站在村口的大柳树下迎着咱回家一样。

继续阅读角埠村竖起了村名石

打卡全武红色博物馆

全武红色博物馆,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以为全武是个缩写,比如全民武装、全副武装之类的,甚至以为是全国武工队之类的缩写,也没打算去浏览,直到走到跟前,看到了一幅介绍广告牌,才知道了他的缘由——这是一个由个人出资收集来的各类历史物件,从毛主席纪念章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老物件,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发电机、电台,抗美援朝时期的皮帽子、重机枪,日本的水壶、皮包等侵华罪证,一直到解放后的自行车、收音机、粮票等等,用党的一大到二十大做为主线,用一批批老物件见证了历史,也铭记了历史。这些历史,远到上海广州朝鲜战场,近到潍县集中营、全民修峡山水库,跨越了时空。

继续阅读打卡全武红色博物馆

一些渐渐消失的老物件

周末单位的合作方在宝山镇的一个农村庄园里组织了一场活动,庄园主颇有些怀旧风,建了一个大篷,里面摆置了一些自己收集的老物件,除了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之外,还有一些农用工具。时间匆忙,我拍了一些常见的和不常见的家庭电器和用具,一起怀念曾经的岁月。

其实,这些物件说老也不老,像我这样80年代初期的人,基本上都见过,都用过,并不觉得稀奇。

那个年代的双卡收录机,可是家里的大型家用电器,很多人家在没有电视的年代,能有一台双卡收录机,算得上是大物件了。说实在的,在我手下折腾了至少十台,有买来的,有收来的,也有自家亲戚结婚用的,统统被我拿来,拆拆修修,不知所踪。这个收录机功能算是比较多的,有些更复杂的就称之为“组合音响”了。他上面放着一个收音机,这个更为常见一些,我父母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台收音机,成了我爷爷的至宝,每天听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评书和天气预报,我从小也听了不少广告,比如“要买好布鞋,请到莱芜来,厂长亓学富,电话电报挂号”之类的,如今,莱芜已经划归济南,不知道这个厂子现在是否依旧。

挂钟,在我父辈结婚那个年代,算是一件大物件了。我从小是在爷爷奶奶的大炕上长大的,墙上那个挂钟,每到整点,都会敲出清脆的当当当,声音大而洪亮。如果睡着了,也并不影响,如果赶上失眠,那就麻烦了,他没半个小时会提醒你一次,让你久久无法入睡。半个月左右,爷爷就会打开挂钟,拧转发条,上满弦,就可以继续续航半个月的时间,走时非常准确。前两天回老家,发现挂钟放在角落里,有些失宠,有些落寞。
继续阅读一些渐渐消失的老物件

新能源车,真香!

新能源车问世已经至少十年了,绿色新能源车牌出现也五六年不止了。曾经,一直以为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直认为油车永远是时代的主流。随着这些年新能源车的层出不穷,特别是新概念车的陆续问世,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主流新能源车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如果你要问,这些年哪个新能源车卖的最火,答案只有一个:五菱宏光miniEV。这个号称2.88万元的新能源车,甫一诞生,就火遍了大街小巷,抢占了新能源车销量第一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代步车,俗称老头乐的升级版——老头乐乐乐。

继续阅读新能源车,真香!

拉面的昌邑吃法

拉面不仅仅有兰州的,还有昌邑的,当然,昌邑的拉面也号称“兰州拉面”。

这几天在昌邑休假,到了饭点就在新村街上溜达,看到一家“红梅拉面”,感觉门头不是很正宗,也就没有进去,后来发现美团外卖还挺火爆,又扭头进去点了一碗。面很快端了上来,红红的汤,白白的面,飘着三四片牛肉和一撮香菜。第一口面吃到嘴里的时候,感觉不是常吃的兰州牛肉面的味道,也不是青海派兰州拉面的味道,面有些硬,汤有些咸,没有青海派那种浓郁的调和味道,也没有兰州牛肉面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然而,都说味蕾是有记忆的,瞬间让我想起了曾经在昌邑吃的那些拉面。

继续阅读拉面的昌邑吃法